网纹红土一般均出现在发育良好的古红土下层,所以它常见于新构造运动轻微上升区,即盆地内侧或山区外围。网纹红土以分布在红壤带内为主,但可越出红壤带以外。从中国看,它限制于江苏连云港经淮河至鄂北一线以南的区域,显然这是古湿热气候的到达范围;从世界范围看,美国东海岸约至35°N,日本本州北端可至42°N,反映着古气候变迁差异。至于低纬度的网纹红土则到处可见,包括南美、澳大利亚、东南亚各地,但大多位于新构造运动轻微上升区。新构造运动抬升,网纹红土可出现在高海拔地段,例如昆明(1990米)、百色(1100米)、庐山(1100~1300米)、西天目山(1100米)均是;新构造运动下降,网纹红土也可掩埋于地下深处,甚至于深达数十米,如珠江三角洲、长江三角洲等地。
English |
---|
Name |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plinthitic red earth |
Chinese |
---|
Name | 网纹红土地理分布 |
Description | 网纹红土一般均出现在发育良好的古红土下层,所以它常见于新构造运动轻微上升区,即盆地内侧或山区外围。网纹红土以分布在红壤带内为主,但可越出红壤带以外。从中国看,它限制于江苏连云港经淮河至鄂北一线以南的区域,显然这是古湿热气候的到达范围;从世界范围看,美国东海岸约至35°N,日本本州北端可至42°N,反映着古气候变迁差异。至于低纬度的网纹红土则到处可见,包括南美、澳大利亚、东南亚各地,但大多位于新构造运动轻微上升区。新构造运动抬升,网纹红土可出现在高海拔地段,例如昆明(1990米)、百色(1100米)、庐山(1100~1300米)、西天目山(1100米)均是;新构造运动下降,网纹红土也可掩埋于地下深处,甚至于深达数十米,如珠江三角洲、长江三角洲等地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