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称稀树草原土、红棕壤、红褐土等。热带干热气候稀疏草原或灌丛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土壤。分布于非洲、大洋洲、南美洲气候干旱炎热地区。中国主要分布于海南省西南部和云南省红河峡谷。表层厚约15cm,灰棕色,粒状或团粒状结构;心土层,红褐色,团块状或棱块状结构;底土层呈红棕或黄棕色。土壤生物累积作用较砖红壤弱,而转化速度又较快,故表层有机质含量<2%,胡敏酸与富里酸之比为1~2;矿物风化程度较低,富铝化作用不太明显,土体盐基和氧化铁有表聚趋势,次生矿物以高岭石、伊利石为主,黏粒硅铝率2. 2~2.8;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,pH为6.0~7.0,盐基饱和度>70%。利用上,宜种剑麻、番麻等耐旱作物;若有灌溉条件,可植水稻、甘蔗、木瓜等作物。
Chinese |
---|
Name | dry red soil;savanna red Soil |
Chinese |
---|
Name | 燥红土 |
Description | 又称稀树草原土、红棕壤、红褐土等。热带干热气候稀疏草原或灌丛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土壤。分布于非洲、大洋洲、南美洲气候干旱炎热地区。中国主要分布于海南省西南部和云南省红河峡谷。表层厚约15cm,灰棕色,粒状或团粒状结构;心土层,红褐色,团块状或棱块状结构;底土层呈红棕或黄棕色。土壤生物累积作用较砖红壤弱,而转化速度又较快,故表层有机质含量<2%,胡敏酸与富里酸之比为1~2;矿物风化程度较低,富铝化作用不太明显,土体盐基和氧化铁有表聚趋势,次生矿物以高岭石、伊利石为主,黏粒硅铝率2. 2~2.8;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,pH为6.0~7.0,盐基饱和度>70%。利用上,宜种剑麻、番麻等耐旱作物;若有灌溉条件,可植水稻、甘蔗、木瓜等作物。 |
Comment(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