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黄或褐黄色,颗粒成分以粉土粒级为主(含量>50%),富含碳酸钙,有时含硫酸盐或氯化物盐类,具有肉眼可见孔隙的第四纪陆相沉积物。黄土有时具有湿陷性。最早李希霍芬(1877)对欧洲莱茵河流域及中国大陆的黄土提出的定义为:黄—褐色,含石灰质,以粉土为主的粉状土;没有层理,含陆生蜗牛,有垂直节理。“黄土”一词,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及民间就已出现。西方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将德国莱茵河流域的黄色松散堆积物命名为“lss”,由此音译出英(loess)、俄(лсс)等文。不同学者曾以不同观点提出黄土的定义。1933年奥布鲁切夫(Β.Α. Обручев)将没有层理的黄土称为原生黄土,并认为是风成成因的;次生黄土是其他各种成因形成的。
English |
---|
Name | loess |
Chinese |
---|
Name | 黄土 |
Description | 浅黄或褐黄色,颗粒成分以粉土粒级为主(含量>50%),富含碳酸钙,有时含硫酸盐或氯化物盐类,具有肉眼可见孔隙的第四纪陆相沉积物。黄土有时具有湿陷性。最早李希霍芬(1877)对欧洲莱茵河流域及中国大陆的黄土提出的定义为:黄—褐色,含石灰质,以粉土为主的粉状土;没有层理,含陆生蜗牛,有垂直节理。“黄土”一词,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及民间就已出现。西方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将德国莱茵河流域的黄色松散堆积物命名为“lss”,由此音译出英(loess)、俄(лсс)等文。不同学者曾以不同观点提出黄土的定义。1933年奥布鲁切夫(Β.Α. Обручев)将没有层理的黄土称为原生黄土,并认为是风成成因的;次生黄土是其他各种成因形成的。 |